这些都是近一两年短剧出海热潮的台前吆喝,似乎形式一片大好。
那么实际情况怎么样呢?
以2022年8月-2023年12月净流水、下载量贡献均为第一的美国为例,短剧自习室根据美国优质制作方旅程娱乐(纽约)创始人兼 CEO 高峰在2024第二届短剧生态大会上的公开演讲,提炼出两个关键词——
成本翻倍增长:过去7个月,成本从6万美元增长至18-25万美元。
制作供应不足:东岸+西岸,美国短剧制作团队最多40个,无法供应平台需求。
如此一来,出海短剧内容到底应该怎么做?
对此,高峰及其他两位深耕海外市场的短剧从业者——华潮传媒创始人兼 CEO 朱佳能、Entropy Cat Studio 联合创始人 Joyce,给出了4点建议:
1. 转换思维模式
2. 创作本土内容
3. 选择多文化背景的制作团队
4. 遵守当地的行业规定
01 转换思维模式
“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可能是偏向于迂回甚至婉转跟别人沟通,去表达一些建议。但在美国或者欧美地区(的人),他们都是非常直给的。”在谈到中西方表达方式的不同时,朱佳能如是说。
这是源于中西方思维模式不同——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,中国思维偏向形象思维,讲求“以形见理、以美见真”;而西方人则偏向于抽象思维,讲求概念分析、逻辑推理。基于此,从“情理”(自身感悟)出发的中国人更认同“合情”,从“事理”(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)出发的西方人则更认同“合理”。
因此,中国人普遍更能容忍“合情而不合理”,西方人反之。这也就是中国影视剧中会有那么多情绪化的家长里短,以及国内小程序短剧的套路能够反复奏效的原因。
将这种思维差别放到短剧中,国内短剧女主角会因为一纸契约与霸道总裁结婚,或者因为欠了对方钱就给对方生孩子,诸如此类的行为便可以被观众所容忍。
比如,短剧《薄总又被前妻虐哭了》中,男女主角契约结婚,三年为期,女主角到期后给男主角的“白月光”腾位置;短剧《少帅天天求复婚》也有类似桥段,男主角以为“白月光”治病为条件和女主角结婚。而在短剧《惹不起的她》中,女主角为了母亲的医药费,同意嫁给男主角冲喜。
(从左到右截图自短剧《薄总又被前妻虐哭了》《少帅天天求复婚》《惹不起的她》)
这种套路在国内小程序短剧中屡试不爽,但出海却有一定概率不被接受。
那么,美国的“霸道总裁爱上我”应该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呢?
从对于剧情和人设更加独立、平权的期望出发,欧美女性会认为,“一个霸总看上了我,我也不差,我靠自己也能得到我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;你是你,我是我,我能够起来,我能够成长,是因为我本来就不差,而不是因为你”,这就出现了海内外短剧内容的一个很大的差异点。
按照朱佳能的观点,海外更流行的是“双 A 人设”(男女主角都是“Alpha”设定,即双强),这在西方经典影视剧中有很多能够验证的例子:漫威系列的钢铁侠和小辣椒,DC 宇宙的蝙蝠侠和猫女,《沙丘》的保罗·厄崔迪与契妮……
海外盘子之大,对于快被卷烂的国内短剧来说,充满了诱惑力。
但市场蓝海并不意味着可以贸然进入。前文所说的思维模式差异是短剧出海的第一道门槛,简单地将国内短剧换一张皮(换成国外演员、翻译成英文)就输出海外,成为爆款的概率极低,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跨文化翻拍剧翻车。
这是因为海内外对于故事情节展开节奏、叙事语言的偏好思维有很大不同。比如国内小程序短剧讲究短平快,恨不得塞满高能反转,但放在日本却不吃香。
那么,短剧出海应该怎么去做本土化内容?
第一,从本土长剧和短视频中提炼剧情看点。
相比自己瞎猜海外观众到底喜欢看什么内容,不如从他们喜欢看的内容中去提炼和借鉴,挖掘出真正的本土化需求。
Joyce 在分享中提到,“我们可以去看人家的长剧,看人家的电影,看人家火过的东西,从里面找出一些借鉴,首先要了解人家喜欢什么,可能喜欢什么,而人家这些长剧正剧的东西一定是人家真正喜欢的东西。”
为了更契合海外当地文化, Joyce 认为海外创作团队也应该多去当地的 TikTok、INS 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上寻找用户感兴趣的话题,或在本土受众中流行的氛围视频。最适合当地文化的情绪与氛围,往往都会在短视频中呈现出来,既包括当地人们拍摄的内容,也包括影视剧的切片投流素材。
比如,亲情类内容在海内外的呈现逻辑也不完全一致,但从这两者中就可以找到海内外观众不同的亲情需求,并应用在不同地域的短剧情节——
国内的《变形记》流行一时,节目组会放大每一个高情绪冲突或戳人泪点的细节;
(截图自《变形记》:城市叛逆孩子孝顺农村爷爷)
而国外的《Maury show》则剑走偏锋,亲子鉴定的狗血一盆又一盆。
(截图自《Maury show》:黑人夫妻的白皮孩子)
有了挖掘渠道之后,便是如何挖掘的问题。
竖屏短剧的内容承载量有限,要让海外观众一下子看懂,就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支线关系,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剧情看点最大化地展现出来。从这个角度说,简单拉片并提炼剧情看点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方式。
以《暮光之城》为例,其剧情核心是:一个人类女生转学后和吸血鬼相爱,并经历了一系列爱恨纠葛。在这个核心之外,“三角恋”叙事中集齐了另一个热门要素——同样深爱女主角的狼人男配角,人物设计强化女主角贝拉的果断勇敢,话题点覆盖了爱情、牺牲、永生抉择等……都是这部剧的看点,也即是观众沉迷的原因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复刻到短剧中。
(《暮光之城》海报)
第二,按照本土化思维与文化语言来创作本土化内容。
众所周知,宗教信仰、种族平等、女性独立,都是海外的“正确”内容,也是海外观众的敏感点。而由于目前的海外短剧市场中,国内团队居多,这部分内容的缺口依然很大。
高峰表示,团队每个月会收到25-30个剧本,其中只有两个剧本谈到了“宗教信仰”的概念。
但实际上,“祷告几乎是80%的家庭都会去做的事情,尤其是白人家庭和犹太人家庭。”
纵览西方影视剧,“祷告”“教堂”等元素比比皆是。比如,在经典之作《教父》中,教堂洗礼仪式与暗杀场景的平行蒙太奇剪辑是全片高潮之一;在《拯救大兵瑞恩》中,克森每次狙击前都会吟诵圣经并亲吻十字架。
这些宗教细节看似无足轻重,但实际上是海外文化充分融入的表现,能够增强海外观众对于人物设定的代入感和认同感。
(《拯救大兵瑞恩》剧情截图)
除了宗教信仰,种族平等也是西方“土特产”。由于历史原因,西方非常注重种族平等、种族融合之类的概念。
这种文化倾向一般体现在人物的种族设定上,在大量西方影视剧中基本是“标配”——漫威系列的黑豹(非洲裔)、奇异博士身边的王(亚裔),《生活大爆炸》中的拉杰什·库斯拉帕里(印度裔)、霍沃德·沃洛维茨(犹太裔)……
(《生活大爆炸》的拉杰什·库斯拉帕里)
所以,这种文化背景也应该在出海短剧的创作中去体现。因为出海短剧的受众并不都是欧美白种人,还有很多愿意付费的其他种族人群。
朱佳能对此的经验是,一般以主流的白人作为主角,再增加亚裔、印度裔或者墨西哥裔演员去协调种族。“我们尽可能要讲种族融合的概念,尽可能让大家都觉得,我们是在平等尊重每一个种族,尽可能避免种族歧视的观点。”
(《Call Me Alpha》开机现场,可以看见各种肤色的人种)
同时,“女性独立”也必不可少。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世纪末至19世纪,历史悠久,对于海外观众的思维影响非常深远,女性独立相关的议题有坚实的用户基础。
因此,在出海短剧中,要避免把霸道总裁爱上的那个“我”塑造成扁平的等待霸总拯救的“傻白甜”或者“丑小鸭”,而应该是具有能量的独立女性,即是需要在短剧剧情中强化人物的成长线。
“一个女性最终的意义不是征服一个男性,而是在征服这个男性的过程中,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和自我的成长,并最终收获一份令人羡慕的爱情,这个爱情是老娘应得的,不是因为别人给予我的。”朱佳能认为这是海外短剧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。
(《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》动图)
这也是需要与国内小程序短剧创作思维习惯做区别的地方。以爆款短剧《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》为例,女主角司念基本没有“自我成长”可言,故事剧情全程围绕男主的宠爱开展,以二人结婚大圆满为结局。这种类型在国内的受众群体中有市场,出海却不一定行得通。
(《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》海报)
由于思维模式不同,土生土长的中国制作团队很难做出西方人能看、爱看的短剧内容。
高峰举了一个关于剧本台词的例子,“我们曾经在不下于2-3个很成熟的剧本里看到一些台词,比如说你傻逼,你才傻逼,你是大傻逼。像这样的台词我们很难翻译,另外这样的台词没有情绪内容,它没有办法攻击别人。”
在这种情况下,如何选择制作团队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。
• 编剧
出海短剧的编剧既需要能够和公司内部沟通,又能戳中海外观众的偏好,这就要求编剧对海内外的不同文化环境都有较深的了解。
对此,高峰给出的建议是,选择具有10年以上美国生活经验和做中文经验的人,“这样他会了解中国人的想法,但是他又在美国有生活经验,完全能接地,能让很多在中国火的剧本到美国之后可以软着陆,不至于直接硬伤。”
当然,达到这种标准的编辑相对少有,也有很多公司选择海内外编剧共同协作的方式。“我们公司有自己的编剧,基本上海外内容可以自己做纯原创,让国内编剧来做基础内容构建,海外编剧做 Prove Reading 的工作。”朱佳能在分享中这样提到。
• 导演
在选择制作团队的时候,每一个岗位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——用外国人能做到本土化,但沟通成本巨大;而用中国人确实更好沟通,但是由于普遍英语能力较差,很难做到100%的本土化。导演的选择也同样不容易,只能两者相权取其轻,舍弃掉部分内容。
在海外爆款短剧《Call Me Alpha》中,朱佳能计划以“一女三男的感情戏”为开头,但当地导演却拍成了女主角梦到男主角,男主角身边出现了持刀的男配角,男配角拿着一把刀,导演把这个情节解释为亚当和夏娃的故事,拿刀的人预示着一个不好的结局。
“这个设计跟剧情有关系吗?我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关系,他是理解为一个感情的开始,但跟我们的理解肯定是有障碍的。所以在这样一个基础上面,导致我们那个项目的剧本没有100%发挥到它最大的应有效益。”
而如果能够遇到兼具两种文化背景的导演,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到事倍功半。
比如,根据公开资料显示,2019年就带着31年国内影视娱乐行业经验移居美国并创立公司 Forest Dream 的高维那,其团队中的导演项思宁执导了《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》和《Married at First Sight》,前者播放量超过3亿,后者播放量已经破亿。
• 演员
回到最开始我们提出的两个关键词之一——成本增长。
短剧出海美国的成本为什么在7个月里增长三倍?用人成本高是主要原因。
国内小程序短剧头部演员李沐宸曾连续拍摄24小时,赵奕钦即使在生病期间依然坚持每天拍戏十八九个小时……这反映出在需要抢时间的国内短剧剧组中,为了追赶进程、节约成本,一天拍20个小时并不是什么稀奇事,大家甚至早就习以为常。
但在美国,这番操作却会产生反效果。
举个例子,片场的场务日薪300块钱,这是工作10小时的价格,但是如果当天拍摄了14小时,则需要支付场务600块钱,这就意味着超时一次甚至不如选择多拍一天,否则成本完全划不来。所以,美国的短剧剧组大多都很遵守约定的工时,尽量做到不超时。
“你给钱,80%的人也不愿意加班。”而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加班了,一旦超时,剧组人员会按照分钟计费;如果超过约定好的拍摄日期,超出部分需要以双倍价格赔偿工作人员。高峰提到,有演员超时8分钟,最后也真的按照8分钟找他结算了27块钱,“这对我们的制片工作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,必须卡到以分钟为单位来算每天的工作量。后来干脆买两辆房车,所有人上厕所转身就可以,演员不用一去一回地上10分钟厕所。”
所以不管是当天加班,还是延长拍摄周期,对于制作团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,也就在整体上增加了拍摄成本,无法完全拥有如同国内短剧拍摄成本低的优势。
此外,海外影视剧几乎标配的持qiang戏和亲密戏,也并不如想象的那般简单,相反,管理规定非常严格:即使是道具qiang,也需要在全组所有人的见证下开启、使用、放回,演示过程中qiang口不被允许对准演员;高于接吻的限制级拍摄都需要亲密指导在场,任何肢体触碰都需要提前和演员沟通,而亲密指导在美国的日薪在300-500不等,如果无法一天把亲密戏拍完即意味着成本的增加。
这些与国内存在差异的行业规定,对于想要入局美国短剧的创作者而言,无疑是需要花很多功夫提前熟悉的。毕竟稍有不慎,他们就有可能被告上法庭。
因此,想要进入海外的短剧市场,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。正如朱佳能在演讲最后所说,“我希望大家先做好很大量的 Research,然后再进入这样的战场,所有的成功都是具有偶然性,不是说任何一个东西100%准备好之后,它就一定会成功,一定会赢,成功本来就是一个小概率的事情。”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36氪出海):36氪出海·行业|单片播放量破3亿,制作成本7个月翻3倍,中国短剧在美国杀疯了?
【版权声明】: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,由出海club后台编辑整理汇总,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。出海club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如发现文章、图片等侵权行为,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本站将立即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