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藏赚钱玄机,”AI应用在海外“杀疯了”

AI 应用已经在海外形成了一条隐秘的产业链,并正在野蛮中飞速成长,其中的很多玩法,以及赚钱模式,在国内都是难以想象的。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产品运营能力,也在海外无往不利。

最近,小红书博主 @Lysa 新月更新了一条推文,吐槽自己幸福的烦恼:“国内 AI 公司出海杀疯了,接不完的需求。只是苦了公司同事天天加班了。”
在五一期间,一款“粘土滤镜”更是在各大社交平台大火,通过这款 AI 滤镜,使用者可以将照片 PS 成类似《小羊肖恩》的黏土风格,流量和点赞量高到离谱。
这款滤镜背后的公司叫 Remini,是一款去年在海外爆火过的 APP,原本是中国人做的,后来卖给了一家意大利公司。现在 Remini 在 iOS 摄影与录像排行榜上排名第一,排在剪映、快手、美图秀秀等知名 App 之上。
按常规逻辑,AI 公司现在选择出海,并能获得成功非常反常识。
因为以往的出海路径,往往是先在国内经过残酷淘汰赛,佼佼者再到海外进行降维打击。从腾讯游戏到 TikTok 到 Temu 和 Shein 都是如此。但现在的 AI 企业,别说降维打击,大多数连基本的 PMF(产品市场匹配度)都还跑不通。此时出海,岂不是被降维打击?
但多位美元基金投资人、AIGC 创业者却告诉小饭桌:“AI 应用就应该要出海,而且越早越好”,甚至现在出海都已经晚了一步,最佳的出海时机其实是去年年中。
在他们的描述中,AI 应用已经在海外形成了一条隐秘的产业链,并正在野蛮中飞速成长,其中的很多玩法,以及赚钱模式,在国内都是难以想象的……
这个赛道,出海订单接不过来了

隐秘的角落,藏着金子 

“现在 AIGC 出海赚钱的路子很野,很多用 AI 生成的内容在国内肯定要被禁,或者至少属于不能放在台面上的那种……”AI 创业者 Robin 说完后,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。

严格来说,Robin 并不将自己视为 AI 创业者,他认为自己只是在用 AI 作为生产工具赚钱,赚的还是“朝不保夕”的钱。

据 Robin 透露,当前 AIGC 出海赚钱的两大门路是:限制级网文、以及视频换脸。

比如一款名为 MidReal 的 AI 文本生成产品,它可以根据提示生成网文、剧本等文字内容。MidReal 还具有互动功能,当读者阅读它生成的小说时,每到关键节点,就要手动选择接下来的剧情走向。有读者认为,这种互动式阅读体验,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,而成为了剧情的决策者,能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。

在整体体验上,MidReal 生成的小说不仅十分易读,而且“网文味”十足,“霸总”、“重生”、“穿越”和“修仙”等爆款网文题材几乎信手拈来。而且由于是出海产品,在国内需要经过审核的“男频”、“克苏鲁”、“两性话题”等限制级内容,在 MidReal 平台上同样不少,而且点击量颇高。

除了文字,通过 AI 视频换脸,近两年爆火的短剧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变现来源。

AI 视频换脸最直观的体感,来自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短视频,说着中文的泰勒·斯威夫特、特朗普、憨豆、以及说着英语的郭德纲和赵本山。视频角色不仅卡点准确,发音接近母语者,甚至连口型都能对上。这后面的技术支持,来自一款名为 HeyGen 的 AI 视觉引擎,出自国内一家科技创企诗云科技。

而具体到短剧领域,借助 AI 技术,一张中国面孔的“网红美女”,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欧美美女,两人的神态、动作幅度如出一辙,没有一丝违和感。

不仅面孔、神态发生变化,连语言也从中文转译成各国本土化的语言。而且,这波 AI 语音并不像以前带有浓浓的“机器味”,让人一听就知道不是真人,如今的 AI 音频克隆技术,从角色的语言到音色到情感,都能克隆。乍看上去就如同外国演员亲身在演。

这样大差不差的效果,制作成本上可谓天差地别。据短剧业内人士透露,如果只是简单的 AI 翻译以及换脸,一分钟成本大约只要 20 元,按照短剧每集三到五分钟的体量,相当于一集短剧的成本连 100 元都不到。如此低廉的成本,结合国内已经相当成熟的点播付费、视频打赏玩法,的确有人靠 AI 短剧出海月入数十万。

当然这位短剧业内人士坦言“目前 AI 短剧出海,赚得更多是见不得光的钱”。就像国内抖音平台上“这个男人叫小帅”式的电影解说,不可能拿到了漫威、迪士尼的版权,目前用 AI 工具进行短剧换脸的从业者,也大都没有版权。

换言之,当国内短剧公司辛辛苦苦完成选角、拍摄、剪辑、宣发等一系列工作后,最终成果可以被“AI 换脸工具”轻易夺走,而且由于短剧公司普遍体量较小,很难注意到自家的短剧已经在海外“换脸上线”,用这位短剧业内人士的话来说:“等于是被白嫖了还不知道,大家赚得就是短剧市场这份混水摸鱼的钱。”

这个赛道,出海订单接不过来了

少营销,才能赚到钱

除了 AI 生成内容出海,AI 应用在海外也处于一种闷声发大财的状态。

根据非凡产业研究院的统计,2024 年 3 月的国内 AI 产品市场中,百度文心一言以 1479 万人次的访问量占据第二(第一名是内嵌了 AI 能力的百度翻译)。

而同样是在 2024 年 3 月,出海 AI 产品的访问量数据显示,CrushOn.AI 以 2005 万次的访问量位居榜首,紧跟其后的 Cutout Pro 和 Fotor 也都相比上月有所增加,月访问量分别达到了 1573 万次以及 1493 万次,都比文心一言更高。

文心一言在国内的营销宣传力度有目共睹,从百度浏览器,到百度地图,到公交地铁,几乎随处可见文心一言的宣传广告。而李彦宏本人几乎在任何公开场合,都要提一嘴文心一言,可谓倾力为其代言。

包括智谱清言、月之暗面的 Kimi 等国产大模型,从 B 站、抖音、微博、小红书等线上渠道,到地铁站、公交站、大型商超广告牌,几乎到处都能看到大模型相关的广告宣传。在投流成本日趋高昂的当下,如此营销的烧钱程度可想而知。

有消息称,Kimi 刚上线时投放广告的单个获客成本在 12 到 13 元,每天光是获客成本都要烧掉至少 20 万元。

但从效果上,月访问量似乎依然有些不尽如人意。

一位 AI 应用投资人甚至颇为偏激地指出:“一些国产 AI 大模型完全是在烧钱营销,也不做任何调整,显得非常愣头青,反观出海 AI 应用才叫以小博大。”

比如图片生成工具 Fotor。Fotor 的功能类似于 Midjourney,只要输入文字提示,几秒钟内就能生成高清图。还可以创建 3D 和动漫人物,绘制逼真的脸部肖像。

AI 生成图片固然不稀奇,但 Fotor 团队根据市场风向,及时调整用户定位的能力,确实非常突出。

在成立之初,Fotor 想做的是“轻量版 PS”,目标用户是以 PC 端为主的单反相机用户。可海外上线一段时间后,Fotor 发现自己空有用户,变现无门。于是团队把目标换到了设计师等付费意愿更强的专业人士,迅速上线设计工具,并开始订阅变现,从而跑通了盈利。

当 AIGC 浪潮兴起,Fotor 又迅速感知到了 C 端用户体验 AI 的热情,因此再度融入 AI 相关功能,让用户每天可以有十张免费图像生成、两种图像转换模式。用 Fotor 生成的精美图像,一下子在海外打开了 C 端市场。

除了 C 端市场,AI 应用出海在 B 端,尤其是 AI 电商领域同样引人注目。

比如核心团队来自蘑菇街的 AI 商拍工具 WeShop 唯象,这是一款能一键生成电商产品图的工具。WeShop 方面告诉小饭桌,在过去,品牌方要拍摄满意的产品宣传图,需要受模特、经纪、摄影、后期、场地、机酒等多方面限制,如果把目光放在海外市场,这些限制要素会让一张产品宣传图的成本极高。

而通过 WeShop,品牌方可以选择“真人图”并上传图片,再选择想要的模特和拍摄地点,之后就能产出一张带模特和背景的产品图。因此,WeShop 在出海商家中非常受欢迎,根据 WeShop 官方数据,截至 2024 年 3 月,全球用户数 30 万+,其中海外用户超过一半,服务的客户包括 Shein,亚马逊,Shopify,Lazada 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。

据 Weshop 发言人透露:“相比于国内,海外电商商户的要求其实更低,用服务国内电商的水平去做出海,的确是降维打击。我们 AI 应用出海业务不到半年,收入就覆盖了算力成本。”

这个赛道,出海订单接不过来了

投资人也建议——赶快出海

“我觉得 AI 应用应该赶快出海,因为无论从短期盈利还是长期发展角度,出海都是必选项。”一位 AI 应用投资人告诉小饭桌。

从最直观的短期盈利角度,无论是 to b 端的 SaaS 服务还是 to C 端的内容付费,海外用户的付费意愿、付费习惯都明显更好,更容易跑通盈利。

比如非常强调 PMF 的朱啸虎,近期就官宣投了一家 AI 视频应用平台“筷子科技”,投的金额还比较大,近 5000 万元的 B1 轮融资。

筷子科技的主要业务是帮助企业进行营销内容生产和管理。比如帮助营销团队编排、拍摄、剪辑营销视频,之后在海内外主流平台进行推广,通过智能推荐算法,提升营销内容的转化率。

在 2023 年,筷子科技的年营收达到了近亿元,而且实现了盈亏平衡。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出海业务。根据筷子科技官方介绍,公司已经接入了包括 Google、Meta、TikTok 等海外视频商业平台的营销体系。目前有不少客户正在筷子科技的跨境版平台上,生产营销视频内容并分发至全球市场。

即便不考虑公司级营收,对于“AI 超级个体”来说,出海也是一个好选项。

小饭桌发现,在这波 AI 应用出海浪潮中,涌现了一批个人能力十分突出的独立开发者。比如致力于做 AI 提示词社区的 FlowGPT。这是一位 00 后华人 3 天就做出来的产品。

在 FlowGPT,用户可以分享自己创作的 AI 提示词,与他人交流并相互启发。目前这种开放的社区氛围,已经吸引了超过 400 万月活用户。并拿到了硅谷风险投资基金 GoodWater Capital 和 DCM Ventures 投资的 1000 万美元 Pre-A 轮融资。

FlowGPT 的创始人是一位 00 后华人党嘉成(Jay),当 ChatGPT 发布后,还在伯克利读大学的党嘉成发现,人们对提示词有充分需求。因此他只花了 3 天时间,就独自做出了 FlowGPT 的网站原型,并正式上线。在零投放的前提下,FlowGPT 只靠口口相传就在一周内吸引了数万注册用户。

有多位美元基金投资人曾告诉小饭桌:“中国工程师的产品能力很强。中国 AI 创业者在产品研发速度、版本迭代和社群运营等方面,表现都远超国外同类产品。”

另一方面,由于一些高性能大模型暂时无法进入国内,只有在海外,创业者才能借助更高性能的模型,尝试更多应用创新和产品创新。“当中国的工程师红利,与海外更高性能的大模型结合在一起,自然更有机会做出爆款产品。”
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白鲸出海):这个赛道,出海订单接不过来了

【版权声明】: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,由出海club后台编辑整理汇总,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。出海club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如发现文章、图片等侵权行为,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本站将立即删除。

(0)

相关推荐